每年开学的这段时间,都是留学生遭遇诈骗的重灾区,骗子们利用留学生们初到陌生环境的心理,各种套路层出不穷。
在往期的推文中我们曾给大家介绍过信用卡诈骗,但在近两个月中领帆依然接到了两位同学的咨询:找人盗刷信用卡代缴学费被学校查出,不仅钱回不来,自己还被学校和警方追责,严重的甚至可能直接开除遣返。
留学在外,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是重中之重。今天再次分享一些留学生常遇到的骗局,帮助各位刚刚开学的同学们增强安全意识,不要上当受骗。
信用卡诈骗是留学生最常遇到的诈骗手段,骗子打着低价交学费/低价买机票/五折订uber等各种幌子,盗刷别人的信用卡同时收取你的费用。留学生往往抱着留学费用高,能省则省的心态轻信了骗子。轻则损失钱财,重则会被追责。六月份我们就发布了下面这篇推文,然而还是陆陆续续有同学上当,让人非常痛心。
点击下面的图片复习一下:《留学生信用卡盗刷诈骗安全警示,一不小心就会被控重罪!》
快递诈骗也是大多留学生都遇到过的,留学生行李多,大家都需要从国内寄东西或往国内寄东西。可以确定的是快递的某一个环节出现了信息泄露,接到电话的同学都反映自己正好有快递在路上。
电话中会说他们是xxx国际快递公司的,现在你的快递出现了一些问题,核对姓名,电话,然后问是不是有从xx发往中国/中国寄过来的的一个快递。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电话那边就会说:
“现在你的东西经过海关查证,箱中内容与申报内容不符。箱子里有很多本护照/毒品/违禁药品……”
如果你顺着他的套路,最后会指导你登录一个网站进行缴费,说只要缴费成功包裹就可以继续发送,又是熟悉的骗钱套路。
接到诈骗电话的同学们,一定不要慌,只要他的信息有一条对不上或者最后指向交钱,就是骗子。他们就是故意把问题说得很严重,让你误以为自己的快递出了问题,担心自己的签证等问题而上当。
这两种骗局的异曲同工之处就是都会以各种理由让受害人不与家人联系,打着“保护家人”的幌子让人上当受骗。
套路很老套,“你的父亲在国内犯了政治错误”“你的银行卡因为涉嫌洗钱被冻结”,同时会一人分饰多角,以使馆人员、国内警方多角度吓唬被“监视”的同学。很多同学听到“embassy”“FBI”就已经吓蒙了,只想快点证明自己的清白,迷迷糊糊就把所有的钱转进了对方提供的安全的账户。
更可怕的是,有些骗子会让学生相信自己正在被监视,从而关掉手机,反手就向在国内的学生父母勒索:你的孩子已经被我们绑架,交出高额赎金才能不死。因为无法联系到自己的孩子,已经有留学生家庭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据一些新闻媒体的报道,诈骗犯不仅可以知道学生的个人信息,还能准确说出父母的部分信息,甚至伪造检察院的拘捕令和资产冻结管制令。同学们遇到此类诈骗一定要保持理智,务必先跟父母取得联系,也可以第一时间使用银行卡转账验证账户是否真的被冻结,千万不要轻易将自己的钱转入任何“安全账户”。
今年3月,有学生匿名向媒体爆料称:美国TOP30大学一位大一新生在Facebook上被裸聊诈骗。
一个名叫Cindy Huang的账号在Facebook上加了一位男生好友,并不断向他发信息问候。这位男生一开始没有特别注意,回到学校宿舍后回复了几条。没想到过了一会儿,这位Cindy Huang竟发来视频聊天请求,还想进行phone sex。
虽然男生并没有在视频聊天中表现出不雅的行为,但他的画面却被拍下,还被对方用作威胁,要求他700美金“息事宁人”,以保证他的照片不会被传到网上。
此类诈骗在美国并不罕见,但对很多留学生来说很陌生,而且担心自己的名誉受损,很可能会愿意支付这笔不菲的勒索费用。但这绝对不是结束,一旦对方发现你可以被控制,就会隔三差五地要钱。正确的做法是无视,或直接报警处理。
其实,这都是一些常见的骗局,但很多同学开学刚到一个陌生的国家,因为对英语能力的不自信,和初来乍到对情况的不了解,头脑一时转不过弯来。
切记一切要你打钱解决问题的都是骗子!接到诈骗电话及时挂断拉黑,也不要贪小便宜因小失大。最后,遇到问题及时跟家人沟通,他们才是真正值得信任,会帮你解决问题的依靠。希望这些案例和建议能对你有用,更希望你永远都用不到。